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Science Bulletin | 万向元团队发表评述论文——“通过稳定MYC2蛋白增强植物抗性的新策略”

抗病性是各种植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性状。柑橘黄龙病是由韧皮部杆菌属的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引发的毁灭性病害,已对全球柑橘产业形成严重威胁。然而,柑橘因遗传背景复杂、生长周期长,导致抗性基因的鉴定工作面临诸多阻碍。因此,通过解析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开发植物病害的防控新策略,已成为当前亟待推进的重要课题。

2025819日,北京科技大学现代农学院万向元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TOP1期刊,IF: 21.1)发表了题为“A novel strategy to boost Huanglongbing resistance via MYC2 stabilization in plants”的评述文章。该文章评述了近期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工作(Zhao et al., Science, 2025, 388, 191–198)。评述指出该研究揭示了核心分子模块“SDE5-PUB21E3泛素连接酶)-MYC2(茉莉酸信号核心转录因子)”调控黄龙病抗性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不仅阐明了病原菌如何通过劫持宿主泛素化系统抑制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更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此外,该研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开发出能够有效防治黄龙病的靶向小分子多肽(APP3-14),既为设计新型绿色生物农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也为应对柑橘黄龙病带来了新的曙光(图1

尽管该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本评述也指出未来仍有若干重要科学问题亟待解答:(1)效应蛋白SDE5如何增强PUB21-MYC2二者的互作?(2APP3-14是否对其他植物细菌性病害具有防治效果?(3PUB21介导的免疫信号通路在不同物种间是否保守?(4)除PUB21外,是否存在其他关键的感病因子也参与黄龙病的发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理解,并推动未来作物病害防控技术的发展。

1. PUB21-MYC2调控模块赋予柑橘黄龙病的抗性机制

北京科技大学现代农学院张重阳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万向元教授为通讯作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Lirong Zeng曾利荣)教授参与了该评述的修改。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2005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0171139)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5.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