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院况简介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现代农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和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贯彻落实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践行“大食物观”等重要指示精神,发展“新农科”以及新兴交叉学科,于2025年6月成立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前身为2016年成立的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2023年4月,学校以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二级单位生物农业研究院,并于2024年11月成立研究院党委。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甘为人梯的师资队伍。现有全职教职工3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特岗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北京市特聘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领军人才、新疆天池特聘教授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人次;并被认定为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山东省泰山学者种业团队和“小组团”援疆团队(新疆)。

学院具有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下设作物科学系、生物育种系、智慧农业系、生物农业前沿交叉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科技小院与育种基地管理部、北京科技大学平谷生物农业研究院7个教学科研三级机构。现有作物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0人。近年来,先后出版中英文教材专著8部,师生累计获“互联网+”国赛银奖、“挑战杯”国赛铜奖、北京市竞赛一等奖、金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作物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等奖等16项。

学院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有玉米生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作物生物育种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国家粮食产业(全谷物)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研发平台,以及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建立了12个作物综合试验站和10个科技小院,以开展玉米等作物重要基因挖掘、生物育种、不育化制种、新品种示范推广等科研工作,助力种业新质生产力形成。

学院具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实力。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15项,合同总经费1.52亿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5项,植物新品种权3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9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工程技术/发明类)一等奖、中国科协先导技术、中国专利银奖、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3项。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现代农学院将以服务国家涉农战略实施、服务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目标,以推动农业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持续汇聚国内外现代农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学校构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具有科大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北科力量。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